憲法法庭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但不影響網頁內容陳述,如開啟JavaScript,可得到視覺與特效的最佳瀏覽
列印功能:請按下ctrl+P開啟列印視窗,或由工具列中選擇列印功能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請按鍵盤上的Ctrl鍵+ (+)鍵放大/(-)鍵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司法院及所屬機關清單
司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
懲戒法院
法官學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福建連江地方法院
fb
youtube
關鍵字
搜尋
清除
熱門關鍵字:
不受理決議
裁定
判決
審查程序
行政程序
言詞辯論及說明會
close
關於憲法法庭
組織
沿革
現任大法官
歷任大法官
任命與任期
職權
認識憲法法庭
大事紀要
審理程序
憲法訴訟制度概述
聲請類型
法規範憲法審查
人民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
機關爭議案件
地方自治保障案件
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件
政黨違憲解散案件
統一法律及命令案件
審理程序
常見問答及指引
常見問答
聲請擔任法庭之友指引
無資力人聲請憲法法庭選任訴訟代理人指引
審理中案件聲請閱卷指引
案件終結後卷宗閱覽之聲請程序
聲請旁聽憲法法庭注意事項
訴訟聲請
聲請指引
聲請注意事項及自我檢核
書狀規則
書狀格式
書狀範例
電子訴訟平台
司法院電子訴訟文書(含線上起訴)服務平台(憲法訴訟)
解釋及裁判
裁判
判決
實體裁定
程序裁定
解釋及不受理決議
解釋
不受理決議
終結案件查詢
裁判公告
系統說明
查詢服務
當事人案件進度查詢
行言詞辯論或說明會之案件資訊
言詞辯論案件庭期表
審理中之言詞辯論或說明會案件
曾行言詞辯論或說明會,裁判已宣示或公告之案件
公開書狀案件
公開書狀之案件全覽表
公開書狀之案件列表(尚未受理)
公開書狀之案件列表(已受理)
公開書狀之案件列表(已結案)
法庭之友
公開書狀未滿2個月
另經憲法法庭公告
相關法令
法令查詢
統計
憲法法庭統計年報
案件收結統計月報
公務統計報表查詢
訴訟新制前各年度統計報表
統計圖表
統計專案分析及通報
出版品
憲法法庭裁判彙編/大法官解釋彙編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
其他出版品
引用兩公約之大法官解釋及憲法法庭裁判
新聞及公告
全部公告
新聞稿
案件訊息
公示送達
徵人啟事
憲法法庭相關資訊
111年1月4日前公告
新聞稿
解釋快訊
不受理決議快訊
案件訊息
一般公告
107年前公告
交流活動
各國憲法法院網站
國際法學交流
專題演講
學術研討會
活動訊息
研討會資料
參觀憲法法庭
網路報名系統
影音專區
全部影音
說明會
準備程序
言詞辯論
宣判
記者會
會議及演講
其他
公開書狀案件
首頁
>
查詢服務
>
公開書狀案件
>
公開書狀之案件列表(已受理)
111年度憲民字第900423號
EN
異常排除說明
檢索操作手冊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e
plurk
twitter
列印
:::
案號
受理日期
聲請人
案由
書狀
主案
:::
案號
111年度憲民字第900423號
受理日期
2022-05-18
聲請人
黃堃庭
案由
為妨害名譽案件,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簡上字第221號刑事判決,及所適用之刑法第309條規定,有違反憲法第11條言論自由、第23條比例原則及法律明確性原則等規定之疑義,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案。
案件公告
書狀
聲請人聲請書、補充聲請書
黃堃庭1110420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聲請書_OCR
言詞辯論
言詞辯論影音
說明會
說明會影音
宣示判決影音
主案
111年度憲民字第900243號(朱育德)
{"news":[],"pub_news":"[]","oral_debate_video":"[]","briefing_session_video":"[]","declare_judgment_video":"[]","atts":[{"doc_att_id":466424,"doc_id":341015,"doc_att_group":"openAtt1","doc_att_type":3,"doc_att_title":"黃堃庭1110420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聲請書_OCR","doc_att_content":"/uploads/docAtt/6bec791e-0002-44fd-a573-eb8a0474530e.pdf","doc_att_content_real":"黃堃庭1110420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聲請書_OCR.pdf","doc_att_sort":0,"doc_att_size":null,"doc_att_note":null,"doc_att_txt":"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聲請書案號109年度簡上字第221號聲請人姓名黃堃庭被告同為聲請人身分證明文件字號住居所電話聲請一般查詢案件審理進度聲請線上查詢案件進度陳報E-Mail以一組為限如下E-Mail憲法法庳111.4.2087厶J茲依憲法訴訟法第59條之規定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主文本件於司法院大法官就刑法第三百零九條規定有無牴觸憲法作出解釋前停止審理原因案件或確定終局裁判案號審查客體一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規範刑法第309條規定2二確定終局裁判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9年度簡上字第221號判決不得上訴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一刑法第309條應受違憲宣告並自本判決宣示或公告之日起失效度簡上字第221號判決因所適用之刑法第309條應受違憲宣告並廢棄發回事實上及法律上之陳述壹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之目的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9年度簡上字第221號妨害名譽案件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簡上字第221號判3提出聲請狀聲請車禍肇事鑑定但都無消無息本人致電法院為何沒有消息得到的回應卻是與本案無關這樣的回答又因為2.當時正值covid-19疫情嚴峻時期本人車上載著一個未滿足歲的小女兒一個3歲多的大女兒以及老婆被惡意衝上來追撞之外還一下車就被滿口檳榔汁的原告沒有戴口罩一邊激動辯解說話噴的我滿身檳榔汁口水疫情嚴峻下被噴檳榔汁口水實在很傻眼後來因為1跟2的原因氣不過原告睜眼說瞎話才情緒激動的脫口使用粗俗慣用語氣詞反駁原告顛倒事實的主線道說法密錄器影像清晰錄到本人是在原告不斷說我在主線道後本人立即反駁說主機掰啦顯見並非故意辱罵原告也非抽象之謾罵或嘲弄是針對主線道這個說法來駁斥實屬維護自身觀點與立場而為又原告聽到馬5上對號入座斷章取義的說我可以告你喔明顯有訟棍之疑實為掩飾原告自己身為職業駕駛人車上載有外國乘客又不戴口罩且加速追上碰撞前車的心虛本人當下也確實被烕赫住心裡想說用自己習慣粗俗的語句反駁有犯法嗎要被告什麼纒訟期間知道有位朋友被網友辱罵腦殘智障廢物無知而提告檢察官宣稱是個人意見表達為不起訴處分原告此等以訴訟手段威嚇他人以掩蓋事實且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十萬元以及車損25405元乃俗稱之訟棍且對本人言論自由有所侵害若以妨害名譽罪繩之等同變相鼓勵訟棍行徑且耗費司法資源嚴重傷害刑法保護法益之目的6檢方忽略本人乃針對原告計程車司機屢次說主線道一詞之具體事實進行反駁之不雅說詞僅斷章取義機掰二字切割所有事實脈絡以公然侮辱罪判決於法不合貳基本權遭受不法侵害之事實及所涉憲法條文或憲法上之權利疑義或爭議之性質與經過及涉及之憲法條文合併參聲請人對本案所主張之立場及見解一按憲法第11條規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言論自由在於保障意見之自由流通使人民有取得充分資訊及自我實現之機會包括政治學術宗教及商業目論等司法院釋字第414號解釋惟刑法第309條第1項規定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9000元以下罰金其所限制者雖係對於他人為謾罵並未指有具體事實但其宄為言論之一種亦應受憲法第11條所保障且有牴觸憲法第11條的言論自由違反憲法法治國原則下的法律明確性原則及憲法第23條的比例原則違憲的理由聲請人認為公然侮辱罪違憲有下列三個理由1.違反法治國原則下的法律明確性原則1法律明確性的意義大法官釋字第636號解釋理由書g忍為基於法治國原則以法律限制人民權利其構成要件應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法律規定所使用之概念其意義依法條文義及立法目8的如非受規範者難以理解並可經由司法審查加以確認即與法律明確性原則無違上開大法官解釋揭示限制人民自由的法律之構成要件應該要讓人民能夠理解才符合法律明確性2現行法院實務對公然侮辱的運用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依我國最高法院見解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中所謂的侮辱是指行為人所為抽象之謾罵或嘲弄等客觀上被認為是蔑視不尊重他人之言詞或行為而足以贬損他人人格及社會評價這樣的解釋是不是有點抽象呢舉凡是一般常見的三字經四字經五字經還有畜生狗養的小狼狗死老猴龜兒子不要臉破麻討客兄廢物白痴9醜女娘砲娘娘腔爛人下三濫垃圾人狗嘴吐不出象牙賺吃查某菜園仔潘啊等用語都曾被法院判決成立侮辱如果有丟雞蛋撒冥紙吐口水潑水丟鞋等舉動也多半會成立強暴侮辱罪整體來說法院對於口出惡言可能成立侮辱的範圍很廣所有負面意涵的語句都可能落入公然侮辱的範圍民眾無法事先預見到自己的表達會不會因為讓對方感到不悦而被認定是侮辱相對的有些判決認為幹操不要臉他媽的你給恁爸莊孝維等字眼只是情緒性的發言習慣非屬侮辱可見同一個詞彙在不同法官間的解釋可能寬嚴不一而形成有罪及無罪的差別這樣的情況己造成漫無標準的執法故刑法第309條的侮辱10要件已經違反法治國原則下的法律明確性原則2.侮辱的概念涵蓋過廣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第19條第2項規定人人有發表自由之權利此權利包括以語言文字或出版物藝術或自己選擇之其他方式不分國界尋求接受及傳播各種消息及思想之自由又第34號一般性意見認為上開第19條第2項的範圍甚至包括可能被認為極為冒犯的目論..法律不得賦予負責限制gg命自由的人以不受拘束的裁量權法律必須為負責限制言論自由的人提供充分的指導以使他們能夠確定何種言論應當適當限制何種言論不需限制在我國法院對於侮辱無法有明確一般性的見解下等同賦予法官不受拘束的裁量11權此外可能造成侮辱的概念所包含的詞彙日新月異涵蓋過廣己嚴重侵害人民依憲法第11條之目論自由丰崔3.違反憲法第23條之比例原則聲請法官從歐洲人權公約ECHR第10條歐洲人權法院於2014年之MuratVuralv.Turkey案件中所指出之見解對於和平且非暴力之表達形式不應該受到判處監禁的烕脅以及2017年之D6nerandOthersv.Turkey案例中指出雖然表達之自由可能會基於國家安全領土完整或公共安全的利益受到合法地減縮但此些限制禁止必須仍被證明有相關聯及足夠的理由並且以相稱的方式回應迫切的社會需要pressingsocialneed歸納上述意見如果人民和平非暴力之言論表達卻有遭受到自由刑之處罰機會且該12和平非暴力之言論表達與國家安全領土完整或公共安全無關亦無迫切社會需要之因素存在時法律如果對該和平非暴力之言論制定具有監禁效果之自由刑刑罰就是違反比例原則而刑法第309條第1項規定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9000元以下罰金仍然存在拘役之自由刑換言之行為人只因為口出惡言而無其他暴力舉止時仍有可能受到自由刑監禁的處罰風險然而公然侮辱罪所保障之法益與國家安全領土完整或公共安全毫無關聯以具有監禁效果之自由刑處罰一般人民於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話語詞彙會造成寒蟬效應並已違反憲法第23條之比例原則13另外是否構成侮辱人之判斷除應注意行為人與被害人之性別年齡職業等個人條件外尤應著重行為人與被害人間之關係行為時之客觀情狀行為地之方言或語言使用習慣等事項依社會一般人對於語言使用之認知進行客覲之綜合評價不宜僅著眼於特定之用語文字即率爾論斷台灣高等法院98年上易字第3007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鈞院109年度上易字第2454號刑事判決110年度上易字第142號刑事判決即指出主觀上是否有公然侮辱之意需依其前後語意脈絡當時客觀環境及全部事件之因果歷程予以綜合判斷如非純粹無端謾罵專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為唯一目的僅否定他人個別言論行為之價值者如批評他人14政治學術上意見之謬誤等並不構成公然侮辱又行為人以善意發表言論而係因自衛自辯或係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均為不罰刑法第311條第1款第3款亦有明文高等法院97年上易字第2276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言語辱罵或挑釁行為若當事人不能馬上反擊第三人會認為加害人所罵必有因被害人不回罵是因理虧或者默認其所指責者為真會造成被害人名譽更大的毀損故我國刑法第311條明文允許被害人被辱罵或被挑釁之人有於被辱事後可以自力救濟當場公開回嗆或澄清以維護自己合法利益之機會15遇有衝突之際或可能本公然侮辱之意或可能本嗆聲諷刺否定他人之意而為上開客觀言行此即俗話中所謂相罵無好話至判斷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公然侮辱之犯意須還原事件之脈絡及過程並兼顧各種情狀如雙方之年龄教育程度職業關係或行為地的方言用詞習慣等後綜合以為認定方屬妥適而不偏倚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49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法官吳明蒼曾在另一件公然侮辱的無罪判決指出至於是否屬足以贬損他人評價之侮辱行為應參酌行為人之之動機目的智識程度慣用之語言當時所受之刺激所為之用語語氣内容及連接之前後文句統觀之非得以隻言片語而斷章取義16台北地方法院108年度易字第61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檢方主觀斷章取義認定本人對原告表示機掰啦並且忽略切割前因後果之事實脈絡同時忽略有力的表達未必是文雅的之道理雖說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但以現代法治而言檢察官應是刑事司法系統的守門人而非推廣文雅言詞的國文小老師又有力的表達未必是文雅的所謂脫窗白癡因使用情境之差異本有不同之意涵於日常生活中亦有用於傳達對他人行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之反應高等法院106年上易字第403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依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5條第1項第1款規定聲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17二所經過之訴訟程序及確定終局裁判聲請人因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針對109年度偵字第13176號簡易判決提起上訴並經同樣地方法院第二審合議庭判決駁回不得上訴按憲法斥訟法第59條規定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對於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規範或該裁判認有抵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前項聲請應於不利確定終局裁判送達後6個月之不變期間内為之憲法法庭審理規則第60條規定本法第59條第2項所稱6個月不變期間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之翌日起算聲請人於中華民國110年10月21日收受確定終局裁判書並於民國111年4月20日提出本聲請書向憲18法法庭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核屬確定終局裁判送達後6個月不變期間内所為之聲請無訛結論綜上刑事訴訟法第309條應受違憲宣告並自本判決宣示或公告之日起失效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簡上字第221號判決因所適用之刑法第309條應受違憲宣告並廢棄發回臺灣臺北地方法院附屬文件之名稱及其件數1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簡上字第221號判決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簡字第2495號19簡易判決3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4民事起斥狀5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函6車禍肇事鑑定聲請狀110年10月21日7車禍肇事鑑定聲請狀111年1月19曰此致憲法法庭公鑒中華民國111年4月20日具狀人簽名蓋章次Ik撰狀人簽名蓋章么20","doc_att_category":0}],"videos":[]}
回到頁首
判決
公開書狀
言詞辯論或說明會
終結案件查詢
法令查詢
平台服務
智慧客服
關鍵字
搜尋
中文版
English
關於憲法法庭
組織
沿革
現任大法官
歷任大法官
任命與任期
職權
認識憲法法庭
大事紀要
審理程序
憲法訴訟制度概述
聲請類型
法規範憲法審查
人民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
機關爭議案件
地方自治保障案件
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件
政黨違憲解散案件
統一法律及命令案件
審理程序
常見問答及指引
常見問答
聲請擔任法庭之友指引
無資力人聲請憲法法庭選任訴訟代理人指引
審理中案件聲請閱卷指引
案件終結後卷宗閱覽之聲請程序
聲請旁聽憲法法庭注意事項
訴訟聲請
聲請指引
聲請注意事項及自我檢核
書狀規則
書狀格式
書狀範例
電子訴訟平台
司法院電子訴訟文書(含線上起訴)服務平台(憲法訴訟)
解釋及裁判
裁判
判決
實體裁定
程序裁定
程序裁定案件列表
憲法法庭裁定
不受理裁定
其他裁定
審查庭裁定
不受理裁定
其他裁定
解釋及不受理決議
解釋
不受理決議
終結案件查詢
裁判公告
系統說明
查詢服務
當事人案件進度查詢
行言詞辯論或說明會之案件資訊
言詞辯論案件庭期表
審理中之言詞辯論或說明會案件
曾行言詞辯論或說明會,裁判已宣示或公告之案件
公開書狀案件
公開書狀之案件全覽表
公開書狀之案件列表(尚未受理)
公開書狀之案件列表(已受理)
公開書狀之案件列表(已結案)
法庭之友
公開書狀未滿2個月
另經憲法法庭公告
相關法令
法令查詢
統計
憲法法庭統計年報
案件收結統計月報
民國114年(2025)
民國113年(2024)
民國112年(2023)
民國111年(2022)
公務統計報表查詢
民國114年(2025)
民國113年(2024)
民國112年(2023)
民國111年(2022)
訴訟新制前各年度統計報表
統計年報
統計月報
民國110年(2021)
民國109年(2020)
民國108年(2019)
民國107年(2018)
民國106年(2017)
民國105年(2016)
民國104年(2015)
民國103年(2014)
民國102年(2013)
民國101年(2012)
民國100年(2011)
民國99年(2010)
其他各式統計報表
統計圖表
統計專案分析及通報
出版品
憲法法庭裁判彙編/大法官解釋彙編
憲法法庭裁判彙編/大法官解釋彙編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中譯版索引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
其他出版品
引用兩公約之大法官解釋及憲法法庭裁判
新聞及公告
全部公告
新聞稿
案件訊息
公示送達
徵人啟事
憲法法庭相關資訊
111年1月4日前公告
新聞稿
解釋快訊
不受理決議快訊
案件訊息
一般公告
107年前公告
交流活動
各國憲法法院網站
國際法學交流
專題演講
學術研討會
活動訊息
研討會資料
參觀憲法法庭
網路報名系統
影音專區
全部影音
說明會
準備程序
言詞辯論
宣判
記者會
會議及演講
其他
回首頁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