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法庭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解釋

:::
:::
  • 解釋字號
  • 釋字第614號
  • 解釋公布院令
  • 中華民國 95年07月28日
  • 解釋爭點
    • 87年公務人員退休法細則第12條第3項違憲?
  • 解釋文
    •   憲法上之法律保留原則乃現代法治國原則之具體表現,不僅規範國家與人民之關係,亦涉及行政、立法兩權之權限分配。給付行政措施如未限制人民之自由權利,固尚難謂與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之限制人民基本權利之法律保留原則有違,惟如涉及公共利益或實現人民基本權利之保障等重大事項者,原則上仍應有法律或法律明確之授權為依據,主管機關始得據以訂定法規命令(本院釋字第四四三號解釋理由書參照)。公務人員曾任公營事業人員者,其服務於公營事業之期間,得否併入公務人員年資,以為退休金計算之基礎,憲法雖未規定,立法機關仍非不得本諸憲法照顧公務人員生活之意旨,以法律定之。在此類法律制定施行前,主管機關依法律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或逕行訂定相關規定為合理之規範以供遵循者,因其內容非限制人民之自由權利,尚難謂與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之法律保留原則有違。惟曾任公營事業人員轉任公務人員時,其退休相關權益乃涉及公共利益之重大事項,仍應以法律或法律明確授權之命令定之為宜,併此指明。
      
    •   主管機關依法律授權所訂定之法規命令,其屬給付性質者,亦應受相關憲法原則,尤其是平等原則之拘束(本院釋字第五四二號解釋參照)。考試院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十七條授權訂定之施行細則,於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修正發布該施行細則第十二條第三項,就公營事業之人員轉任為適用公務人員退休法之公務人員後,如何併計其於公營事業任職期間年資之規定,與同條第二項就政務人員、公立學校教育人員或軍職人員轉任時,如何併計年資之規定不同,乃主管機關考量公營事業人員與適用公務人員退休法之公務人員及政務人員、公立學校教育人員、軍職人員之薪給結構、退撫基金之繳納基礎、給付標準等整體退休制度之設計均有所不同,所為之合理差別規定,尚難認係恣意或不合理,與憲法第七條平等原則亦無違背。
      
  • 理由書
    •   憲法上之法律保留原則乃現代法治國原則之具體表現,不僅規範國家與人民之關係,亦涉及行政、立法兩權之權限分配。給付行政措施如未限制人民之自由權利,固尚難謂與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之限制基本權利之法律保留原則有違,惟如涉及公共利益或實現人民基本權利之保障等重大事項者,原則上仍應有法律或法律明確之授權為依據,主管機關始得據以訂定法規命令。
      
    •   憲法第十八條規定人民有服公職之權利,旨在保障人民有依法令從事公務,暨由此衍生享有之身分保障、俸給與退休金請求等權利。國家則對公務人員有給予俸給、退休金等維持其生活之義務。公務人員曾任公營事業人員者,其服務於公營事業之期間,得否併入公務人員年資,以為退休金計算之基礎,憲法雖未規定,立法機關仍非不得本諸憲法照顧公務人員生活之意旨,以法律定之。惟關於給付行政措施,其受法律規範之密度,自較限制人民權益者寬鬆(本院釋字第四四三號解釋理由書參照),在此類法律制定施行前,曾任公營事業人員無從辦理併計年資,主管機關自得發布相關規定為必要合理之規範,以供遵循。主管機關針對曾任公營事業之人員,於轉任公務人員時,其原服務年資如何併計,依法律授權訂定法規命令,或逕行訂定相關規定為合理之規範以供遵循者,因其內容非限制人民之自由權利,尚難謂與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之法律保留原則有違(本院釋字第五七五號解釋參照)。惟曾任公營事業人員轉任公務人員時,其退休相關權益乃涉及公共利益之重大事項,依現代法治國家行政、立法兩權之權限分配原則,仍應以法律或法律明確授權之命令定之為宜,併此指明。
      
    •   主管機關依法律授權所訂定之法規命令,其屬給付性質者,亦應受相關憲法原則,尤其是平等原則之拘束。憲法第七條規定,中華民國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其內涵並非指絕對、機械之形式上平等,而係保障人民在法律上地位之實質平等;立法機關基於憲法之價值體系及立法目的,自得斟酌規範事物性質之差異而為合理之差別對待。現行法律對公務員之界定,因各該法律之立法目的而有所不同,主管機關因應各類公務員職務性質之差異性,就不同制度人員間設計不同之任用、敘薪、考績(成)、考核及退休等規定,於相互轉任時,其年資之計算原無從直接予以併計,基於人事制度之公平性,故有年資併計換算規定之設計。原任公營事業勞工保險局之人員,其退休制度係適用財政部所屬國營金融保險事業人員退休撫卹及資遣辦法相關規定,而非適用公務人員退休法之規定,本係基於不同政府機關間退休撫卹制度、基金繳納基礎及領取給付計算之不同所為相異之設計,考試院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十七條之授權訂定施行細則,於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修正發布該細則第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公務人員在本法修正施行後,曾任依規定得予併計之其他公職或公營事業人員之年資,應於轉任公務人員時,由服務機關轉送基金管理機關按其任職年資、等級對照公務人員繳費標準換算複利終值之總和,通知服務機關轉知公務人員一次繳入退撫基金帳戶,始得併計其任職年資」,係就公營事業之人員轉任為適用公務人員退休法之公務人員後,如何併計其於公營事業任職期間年資之規定,其未如同施行細則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公務人員在本法修正施行後,曾任政務人員、公立學校教育人員或軍職人員之年資,應於轉任公務人員時,將其原繳未曾領取之基金費用之本息移撥退撫基金帳戶,始得併計其任職年資」,使曾任公營事業人員亦同於政務人員、公立學校教育人員或軍職人員,於轉任時得以將原繳未曾領取之基金費用之本息逕行移撥至轉任後之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帳戶,並據以採計年資,乃主管機關考量政務人員、公立學校教育人員或軍職人員之退休撫卹制度之設計規畫與適用公務人員退休法之公務人員一致,於制度基礎相同之前提下,允許將其直接移撥至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帳戶,並據以採計年資;至公營事業人員,因薪資結構採行單一薪給制,且按照平均薪資或現職待遇特定比例計算退休給與,該類人員與適用公務人員退休制度者,二者之退撫基金之提撥基礎、提撥比率、給付標準與基金之運用管理等整體之制度設計及考量重點均不盡相同,故上開施行細則第十二條第三項,使曾任其他公職或公營事業之人員,於轉任公務人員時,得選擇自行負擔轉任前之公提儲金部分以併計轉任前後之年資,或不予併計,而非當然採計或一律不予採計之規定,係合理考量制度間之差異及謀求人事制度間之平衡,針對年資併計換算規定所為之相異設計,雖與政務人員、公立學校教育人員或軍職人員有別,尚難認係恣意或不合理,與憲法第七條平等原則,亦無違背。
      
    • 大法官會議主席 大法官 翁岳生
      
    •         大法官 林永謀 王和雄 謝在全 賴英照
      
    •             余雪明 曾有田 廖義男 徐璧湖
      
    •             彭鳳至 林子儀 許宗力 許玉秀
  • 相關文件
  • 事實摘要(大法官書記處整理提供)
        本件聲請人於 83 年經高考及格分發至勞工保險局(下稱勞保局)任辦事員,嗣因服兵役辦理留職停薪,其後辦理回職復薪,於八十八年間轉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科員時,向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下稱基管會)提出申請繳付其曾任勞保局辦事員年資之退撫基金費用,以併計前後任職之年資。案經該會核算應補繳新台幣 17 萬餘元。惟聲請人認為應繳金額中之百分之六十五部分,不應由其負擔,應由原服務機關(即勞保局)以其未曾領取之公提退休儲金本息部分金額移撥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帳戶之方式負擔,不足之差額部分始由聲請人負擔。爰循序向銓敘部、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提起復審、再復審決定,經再復審決定撤銷有關聲請人補繳即聲請人入營服役期間退撫金費用部分,其餘再復審駁回。聲請人就其餘駁回部分復提起行政訴訟,經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二年度判字第一七0號判決駁回確定。聲請人認確定終局判決所適用之公務人員退休法施行細則第十二條第三項有違憲法第七條、第十五條及公務人員退休法第八條第三項及第六項等規定而有違憲疑義,爰聲請解釋。
    
回到頁首